以一條熱搜,開啟六月期待!
6月1日的這條信息,一度登上了百度熱搜榜首!
.jpg)
新聞中的兩位主角,一位是知名的華語電影女演員、作家,一位是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據新聞報道,這二位不僅是“山東老鄉”,而且一位善畫,一位善書,都說書畫不分家,難怪有很多交流的話題了。
.jpg)
▲莫言為林青霞書房題字“青霞書房”
(圖源新浪娛樂)
往 下 看
莫言先生,是當代中國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獨特的寫實手法和豐富的想象力,描寫了中國城市與農村的真實現狀。他不僅是當代中國文學的旗手之一,也是亞洲和世界文學界的佼佼者。
除卻寫作,莫言還有一個興趣愛好,那就是書法。中國古代文人或多或少都會喜歡書法,且對于書法有著一定的修為,這或許是他們必須要與文字打交道的緣故吧!莫言先生書寫大字氣勢磅礴,行筆流暢于楷行之間,收筆有度于廣垠之際,筆勢承傳統而不守舊,創新風而不逾矩。表現出一種大智若愚、返樸歸真的審美意境。
說到與書法的機緣,2019,莫言和友人書法家王振有機會一睹顏真卿行書《祭侄文稿》真跡,感觸頗多,并創作長歌。自此,莫言行走大江南北,懷抱壯志遠游,遍訪人文盛景,創作了大量古體詩詞與書法作品。
.png)
莫言、王振觀摩《祭侄文稿》(圖源“當當”)
《祭侄文稿》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為紀念因安史之亂而壯烈殉國的侄子顏季明及顏氏一門忠烈而作。顏真卿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此稿,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還是書者內在的精神和筆法功力,這在整個書法史上都是不多見的,故《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該作品也被選用到中國書法藝術(行書)30克銀幣背面圖案。
.jpg)
中國書法藝術系列金銀紀念幣,是第一次以書法藝術為表現主題的金銀紀念幣。2018年開始發行,以中國書法演變進程,即:篆、隸、楷、行、草等五種字體為表現內容,選取了充分代表中國書法字體演變過程的不同朝代的無名書家和名家巨匠的典型作品,且兼顧到了甲骨、銅器、石刻、摩崖、碑版、竹簡、絹本、紙本等種類。目前已經發行了篆書(2018年)、隸書(2019年)、楷書(2021年)和行書(2022年)四個項目,今年六月即將迎來該系列的收官之作——中國書法藝術(草書)金銀紀念幣。
中國書法藝術(篆書)金銀紀念幣
.jpg)
中國書法藝術(隸書)金銀紀念幣
.jpg)
中國書法藝術(楷書)金銀紀念幣
.jpg)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jpg)
談到書法,莫言曾分享說,他臨摹過懷素、張旭的草書,去年還臨摹了蘇過《貽孫帖》。剛開始他的理解和個別朋友一樣,認為只要寫得快,寫得亂七八糟就是狂草。“當然現在我也慢慢地明白了,狂草是有章可循的,狂草不是亂寫,不是瞎寫,完全是在保持約定俗成的、規范的前提下的狂,你再怎么狂,基本的字形別人要認識。不然就成了鬼畫符,成了一堆彈簧,一堆亂七八糟的符號。當然現在最前衛的藝術家,他們也認為線條本身就是美。我一幅書法作品讓外國人看,他哪能認識?我們的楷書都不認識,草書怎么認識?但他也可以通過這種線條的交叉涌動、這種動態的感覺得到一種審美的愉悅。但我還是認為,作為一個發誓要向中國傳統學習的人,要寫好狂草,還是要掌握方法。”
.jpg)
“和”字書法——草書普通紀念幣
從此前發布的設計圖稿征集公告可以了解到,中國書法藝術(草書)金銀紀念幣一套5枚,同樣包括1枚8克圓形金幣,1枚150克長方形銀幣和3枚30克圓形銀幣。背面圖案選取素材有:王羲之《十七帖》、懷素《自敘帖》、黃庭堅《諸上座帖》、孫過庭《書譜》和張旭《古詩四帖》。
具體項目信息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為準,敬請期待!
大家對“草書幣”期待嗎?
歡迎文末留言分享!
.jpg)